- A+
清朝最后格格:我们不叫格格,奴才回答不对
2014年5月26日,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因病去世,她的离世引发了后世无数的热议。在她生前的访谈节目中,她曾这样说过:“我们不是格格,奴才回答也不是‘喳’,电视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不正确的。”
金默玉的话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呢?真实的清宫生活是怎样的呢?这位传奇格格又有着怎样的独特经历呢?让我们一起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吧!
金默玉,一个清末格格,肃亲王的第十七女,铁帽子王的后代,出身大清豪门,虽生不逢时,但她家世依旧超越众人,享有一流待遇。
金默玉从小就按照王室规矩长大,早年被誉为最顶级的金枝玉叶大小姐。骨子里,金默玉是个离经叛道的人,这种与众不同在她上学时就有所体现。
她拒绝奶妈接送,和平民百姓打成一片。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金默玉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着她的故事。
金默玉是一位格格,但她的性格独特,不走寻常路。她曾留学日本,并深受新潮思想影响。她渴望走出家庭,去打工,成为一个职业女性,而不是只是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
然而,她的家人们坚决反对,认为让一位格格抛头露面是贵族圈子里的耻辱。但是,金默玉不为所动,她瞒着家人在一家日本公司上班,并且凭借自己的留学经历成为了一名打工人,工作轻松且薪水丰厚,这让她非常满意。
她的爱好也越来越广泛,包括拍照、打马球和骑马等。然而,她擅自剪短头发并将照片放在橱窗展览,这引起家人的不满。
她的哥哥严厉训斥了她,并收回了照片,这让她的新女性之路暂时中断。
金默玉一家在抗战胜利后因前朝余孽的身份和与日本人的关联而备受歧视。她的哥哥和叔叔们大多选择离开大陆,赴美或日寻求生计,只留下她和家中的老弱病残。
尽管生活在困苦中,金默玉却始终怀有革命理想,她在解放军进城时迎接他们,并服从街道的命令,展现出普通人的精神风貌。
然而,她的大小姐脾气和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却使她的生活陷入困境。在卖掉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后,她开始经营洗衣房以补贴家用。
然而,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百姓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洗衣服务,而且金默玉使用的肥皂也是当时最好的,这些都使她的生活更加艰难。
幸运的是,她的哥哥们从国外寄钱给她,帮助她开了家餐馆,生意逐渐好起来,她的生活也开始有了改善。之后,她与著名艺术家马万里结婚,并决心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融入大众生活中,不再听从家人的安排。
金默玉,这位在清宫规矩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因为其特殊的身世,在1958年突然被带走,度过了长达15年的监狱生活。
为了不连累丈夫,她主动提出离婚,独自承受着孤独的落寞。监狱的生活让她的身体严重透支,几乎无法支撑下去。
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因此陷入绝境,反而因此迎来了转机。在下放到农场劳作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后半辈子的依靠,一位名叫施有为的老农民。
施有为并不介意金默玉的身世,他们相互扶持,最终结为夫妻。他们一起在农场劳动,勉强糊口。然而,1979年,金默玉在去医院检查时发现自己脊椎出现了大问题,无法继续农场的工作。
但幸运的是,她赶上了好时候,通过给北京的领导写信,她成功地从普通劳作中脱离,找到了一份在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的工作。
金默玉的后半生过得很平静,没有经历大起大落。当时清宫剧盛行,她接受了《鲁豫有约》节目的邀请,讲述了自己的早年经历,并对一些电视剧的误植提出了批评。
据金默玉所说,现在我们对“格格”一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清朝,旗人家庭的一声发音被带入汉语语境,所以我们发出的读音是二声,与清宫中的发音规则不同。
此外,电视剧中对“格格”的认知有些片面,认为只有皇室才能使用这个称呼。实际上,只要是地位稍高的旗人家庭,她们的女儿都可以被称作“格格”,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称呼。
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满清贵族的奴才在回应主子时并不说“喳”,而是更形象地使用“嗻”。这两个字的发音并不相同,一些口音较重的奴才可能会让人产生误解。
但实际上,“嗻”这个字使用更广泛,更普遍。
金默玉在节目中详细讲述了满清文化的风俗习惯,包括繁复的旗人礼仪,不同身份阶层的人所使用的礼仪方式,以及婚嫁习俗等。
虽然满人也在汉化,但在高层中满族文化依然流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满族文化,勾勒出一幅满清皇室的日常生活状态图。
川岛芳子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妹妹,金默玉。两姐妹同父异母,金默玉是川岛芳子的十四妹。川岛芳子很小就被肃亲王送给了日本人抚养,并在日本长大成为日本特高课的间谍。
当川岛芳子回到中国时,家人对她又怕又恨,但金默玉却毫不在意,仍然亲切地对待这位多年未见的姐姐。她们一起游玩,享受美食,仿佛没有什么能阻挡她们的快乐。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她们的悲剧命运早已注定。川岛芳子被迫成为日本人的走狗,接受他们的洗脑和控制,在侵华战争中发挥着作用。
战争结束后,川岛芳子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日本人抛弃,接受了国民政府的审判,最终被判处死刑,凄凉地结束了她的一生。
在那个年代,金默玉作为肃亲王的女儿,川岛芳子的妹妹,她的生活无疑充满了挑战和磨难。然而,她凭借坚强的意志,成功走出了困境,拥有一位深爱她的丈夫,一份能够维持生计的工作,以及追求梦想的自由。
对她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是无比的珍贵和幸福了。 改革开放后,金默玉凭借曾在日本留学的优势,创办了日语学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语言和文化,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日语人才。
这所学校在当时已经颇具盛名,成为了廊坊东方大学的前身,也是金默玉的心血之作。 尽管金默玉和日本的关系一直保持紧密,但她从未忘记自己的根。
她的日本同学、逃到日本的哥哥姐姐们都曾劝她前往日本,与他们一起生活。然而,金默玉坚定地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她不愿亲手放弃自己在国内所经历的苦难,如今已经苦尽甘来,拥有爱情和事业,她想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金默玉一直在中国,以中国人身份生活,力图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尽管她与日本有所联系,但她坚信唯有中国才是她的祖国。
她没有做过任何有违道德的事情,因此她不惧怕任何惩罚,这也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随着中日关系的缓和,金默玉又作为一名友好使者,在中日两国之间奔波,为两国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由于金默玉的身份,她在民间团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中国赢得了某些利益,吸引了一些日本商人的投资,并尽力维持两国的友好关系。
标题:金默玉:从格格到中国人的传奇人生 金默玉,这个名字曾经被认为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但她一直努力将自己的标签从"川岛芳子的妹妹"淡化,她坚持认为自己首先是中国人。
如今,当提到金默玉,人们更多的是以她的身份为中国历史的一份子,而非仅仅是一段家族故事。 金默玉的晚年生活并不凄惨,反而别有韵味。
她的爱人施有为会在她身体不适时为她做饭,照顾她的饮食,并督促她出门散步。这种被呵护的感觉,让金默玉感到十分舒服,她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情,如看书、喝咖啡,以及她最喜欢的照相。
在这些人和物的帮助下,金默玉获得了非凡的享受。 金默玉经历了两个社会,遇到诸多苦难,但最终走得很体面。
作为溥仪的亲侄女,封建王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在将近百年的沧桑岁月中,品味了苦与甜,有收获、也有失去的东西。
这是她的独特体验,也是她的生命故事。 金默玉的故事告诉我们,身份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态度和选择。
她选择了做中国人,选择了过自己的生活,选择了珍惜每一段经历,这就是她传奇人生的真正含义。
在历经风霜后,金默玉的心态已变得十分从容。她不争不抢,只做良心之事,以善良与坚韧面对生活,既能淡然处之物喜,亦能坦然处己悲。
金默玉无疑是一位满清贵族融入现代社会的成功范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听不到令人遗憾的反例。2021年5月27日,北京公交上,一名年逾六旬的大妈要求年轻女子让座。
坐定后,她依然趾高气昂,以自己是北京户口为傲,谩骂对方是“臭要饭的”,甚至摆出正黄旗身份,用可笑的阶级观念侮辱女子。
这位大妈的恶劣行为造成的影响让人深感震惊。清朝已经覆灭了一百多年,没想到还有遗老遗少打着可笑的阶级旗号欺压民众。
在这个新时代,旧的东西已经过时,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中国属于每一个人,而像大妈这样的行为,只会让人笑掉大牙。
金默玉则则持相反的观点,她坚信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不以爱新觉罗姓氏自傲,积极地融入新社会,共同努力创建美好的家园,只有这样的理念才是正确且可取的。
历史不断向前推进,每个人都需要紧随其后,并且要改变自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中立足,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