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另一个朝代里的曹操跟司马懿?这人历经四代君王,是个长寿的臣子,居然还有废立君主的大权力,而且还是洗脚行业的祖师爷。
他叫祭足,他女儿是“人尽可夫”这个说法的出处。他是春秋时期第一位小霸主身旁的首要谋臣。
古代存在十大阵法,像抗倭英雄戚继光的鸳鸯阵,还有郑庄公的鱼丽阵都在其中。
郑庄公就是这一政法的开创者,搞过类似尊王攘夷的事儿——假王命去攻打许国,他有着曹操那种乱世枭雄的心思,可儒家学者不买账,连春秋霸主的位置都没给他。
有人讲郑庄公就跟曹操似的,有枭雄的那种志向,就算自己的国都快被宋国给攻破了,照样面不改色心不跳,这位实打实的春秋小霸主简直就是另一个时代的曹操。
祭足特别像另外一个朝代的司马懿,他可是郑庄公手下的头号谋臣。在郑庄公那会儿,祭足能掐会算,有着跟管仲一样的才能,是个厉害的能臣。
然而到了后来的君主在位时,祭足竟然成了大权在握,甚至能够废除和拥立君主,整个郑国都得听他的春秋第一个权臣,也是全中国的第一个权臣。
郑国一开始是郑武公当家,郑武公娶了周朝的公主。这公主特别娇弱,生第一个娃的时候难产了,于是特别讨厌这第一个孩子,还叫他寐生,而这个孩子就是以后的郑庄公。
而第二个孩子是顺产,公主特别喜欢她,管他叫共叔段。
接下来要说的是郑庄公和共叔段的事儿,在郑庄公打败共叔段那会儿,臣子祭足起了很大作用。
周朝公主特别宠小儿子,头一回要求把制地分给小儿子,没被同意后,又说要把京城给小儿子。
郑庄公同意了,然而祭足却一个劲儿地阻拦,还说道:“墙的长度不能超过 300 丈,最大的城池长度不能超过咱国都城墙长度的三分之一。”
祭足把共叔段比作蔓延的野草,说这种杂草要是不除掉,就会一直长大,会有很多麻烦。
不过郑庄公讲“多行不义必自毙,咱等着瞧。”这时的郑庄公就跟后来的雍正对待年羹尧似的,想要用姑息养奸的办法,把自己的弟弟共叔段给除掉。
郑庄公后来可是黄泉见母的主角,碰上这么个有本事、有志向还很有心机的臣子,祭足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郑庄公打算把京城分给共输段以后,除了祭足,还有一位王室的臣子也表示反对。
然而郑庄公根本没把他们的话当回事,有臣子就主动去找祭足,忧心忡忡地说道:“国君太过心软,做事老是犹豫不决,这可咋整啊?”
祭足笑着说道:“咱国君可不是那种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的人。你和主公是亲属,在朝堂上主公不好明讲,现在你私底下找他,啥都清楚了。”
一切正如祭足预料的那样,郑庄公谋划着除掉共叔段,这能看出祭足早就清楚君主的想法,然而一点都没表露出来。
郑庄公是春秋时期头一个小霸主,他有称霸的心思,不但和周王朝互相交换质子,而且还打算再进一步摸摸周王朝的底线。
可是没法直接去攻打,于是郑庄公就挑了个没啥大不了的办法,他派祭足去偷偷割周王朝的麦子,用这个来试试周王朝对他信不信任。
当时周王朝在位的国君,是昔日把周王朝迁到洛邑的周平王的孙子。
周王朝和郑国互换质子之后,周王朝的太子在郑国死了,于是周王朝的孙子回周朝继承了皇位,从这开始就特别怨恨郑庄公。
第二年,郑庄公去周朝拜见,周王问:“今年郑国小麦的收成好不好?”
周王听了,阴阳怪气地讲:“那行啊,今年咱们周朝国都的麦子总算是能自己享用了。”
郑庄公那可是个很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政治上搞内政改革,经济上推动土地制度往前发展,还打算在军事方面持续扩张。
土地要是想扩张,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这时候还在春秋初期呢,周王朝的权威还是挺大的。于是郑庄公就琢磨出了假借着王命去攻打徐国、攻打宋国的点子。
这也是后来尊王攘夷的开端,从此开启了假借着王的命令去征讨其他国家的先例。
在郑庄公最为强盛的时候,五路诸侯国都打到了城下,他照样轻松自如,宋国把他的国都围起来了,他也一点不慌张。
周王朝领着其他诸侯国去攻打郑庄公,结果郑庄公轻而易举就把周王朝的兵马给打退了,而且还射中了天子的肩膀。
这就是从古至今大多数儒家学子都不看好郑庄公的缘由,在射中周天子肩膀后,郑庄公自己也觉着有点过分了,于是就让祭足去周王的营帐探望。
郑庄公可是个相当有本事的君主,在快不行的时候,郑庄公问祭足:“我的这几个孩子,你觉着谁更出色?”祭足回应:“得立嫡长子。”
郑庄公叹口气说道:“公子突可不是能长久屈居人下的主儿,如果立公子忽,那就得把公子突给送到宋国去。”
祭足听了回答说:“当爹的肯定最了解儿子,您这么打算肯定是对的。”
郑庄公临死的时候苦笑着说:“我们郑国从这以后麻烦事多喽。”
春秋那时候看重强强结亲,拥有强大的母族极为重要。公子忽这人,是个谦逊有礼的君子,还是个能干的将军。
曾经帮着齐国国君把蛮夷的入侵给打退了,齐国国君特别欣赏他,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他,可公子忽却表示“齐大非偶。”
这就娶了弱小国家陈国的公主,祭足知道以后劝说道:“主公孩子不少,公子要是想在里头冒尖儿,跟齐国联姻才是最好的办法。”
公子忽当上君主之后,祭足去了宋国,那是公子突的母国。
刚到宋国,就给抓起来了,祭足大声喊着:“我咋就有罪啦?是国君没守礼数,还是臣子没尽忠?”
宋国的臣子笑着讲:“不是这么回事儿,实际上当下郑国的国君,又优柔又寡断,还特别仁慈,根本就不适合坐在那个位子上,还不如立公子突当国君,而且我们国家会跟您世世代代联姻,世世代代交好。”
祭足讲:“公子忽是先君确立的,我作为臣子哪能去更改呀?”
宋国的臣子笑着说:“杀了国君另立个新君,如今哪个国家没有这种事?再说郑妃受先君宠爱,儿子凭母亲得势,公子突被立为国君,有啥不行?废掉公子忽立公子突,武力在那摆着,哪个国家敢说不行?”
宋国的臣子笑着讲:“咱们国君也是这么登上皇位的。”
祭足没办法,只好应下了宋国。宋国为求稳妥,晓得祭足有个女儿,于是专门挑了个叫雍纠的臣子,让他和祭足的女儿成亲。
雍纠在郑国做事,他是宋国国君安插在祭足身边的一枚钉子。
公子突当上国君以后,在军政大权方面被祭足制约着,没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心里很不痛快。
望着天上飞着的鸟不停地叹气,雍纠瞧见了就走过去劝道:“春天景色这么好,国君您为啥长吁短叹的?”
公子突感慨道:“鸟儿都能在天上飞,我却还不如笼子里的鸟,处处被祭足限制着。”
雍纠笑着讲:“国君就跟父亲似的,就像您的孩子。要是父亲心里不痛快,我这当臣子的咋能算孝顺呀?我甘愿给主君分担忧愁,为主君卖力干活。”
婚配纯粹是被宋国国君给逼的,国君您信我,明天就派祭足去安抚百姓。
雍纠刚回到家,妻子就看到他面色惶恐,心里挺奇怪,问道:“朝中出啥事了吗?”
祭足的女儿趁机把雍纠灌醉,大喊:“你是不是要杀我父亲?”
雍纠还想隐瞒,祭足的女儿笑着说道:“嫁了人就得依从丈夫,哪有向着父亲的道理?”
第二天,祭足的女儿回娘家,问她母亲“丈夫跟父亲哪个更重要。”
母亲讲:“人尽可夫嘛,肯定是父亲更要紧,谁都能当丈夫,可父亲就独一个。”
第二天,雍纠果然在半道上摆宴招待,袖子里藏着匕首,不过祭足早就安排了埋伏,把雍纠给反杀了,不单这样,还把公子突赶出了郑国,把公子忽接回了国。
公子忽回到国内以后,想起过去祭足逼他退位那档子事,就对祭足心生埋怨,他俩的情谊不再像从前那样了。公子忽还因为以前跟大臣高渠弥有矛盾,高渠弥就设计把郑子忽给暗杀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齐襄公和齐姜兄妹乱伦,朝中百姓都心怀怨恨。为了把民众的关注点挪开,齐襄公就搞起了军事扩张,杀完鲁国国君,又把郑国国君给杀了。
他活得久,经历了四任国君,始终被倚重,是头号权臣,管仲都怕他,一直到祭足死了,才敢出兵去插手郑国的内政。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