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创业:刺总点评 理想的公司 |

  • A+
所属分类:Seay信息安全博客

显示不全请点击全屏阅读

dream

 

以前一直都不理解为啥像“小道消息”或者是“mac技巧”等微信大号,经常在文章里骂娘,说不喜欢收听的读者,请点取消。

 

这两天我由于粉丝数增长太快,众口难调,所以感到压力巨大。比如昨天的这篇,就有很多看官们感到不满意,觉得质量下降了。

 

不知道我能撑多久才会开始骂娘,大家可以帮我记个数,看能不能撑到100天以后。

 

还有读者发消息来说写的短了,没看过瘾。我顿时泪流满面啊。

 

现在每天写这玩意,都是工作之余,每天花一个小时写,再花一个小时做修改,有时候文思枯竭还得折腾更久,基本上写完就该洗洗睡了。牺牲的是以前晚上休闲娱乐的时间,想看个带番号的片什么的都没时间了。有时候很累,精神也很疲,但仍然要咬牙坚持写下去,因为养成习惯是最重要的。

 

我刚开始写的时候,我的好朋友luoluo跑过来轻飘飘的说了一句,坚持写30天就养成习惯了。

 

要不怎么说好基友都是一辈子的呢。luoluo平时从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只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

 

正如我跳槽那次,他也是轻飘飘的说了一句: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就follow your heart。然后我就义无反顾的跳进了这个坑。

 

你有这样的朋友吗?如果有,那是你的幸运。

 

再回到养成习惯这个事情上。据说最好的作家,都是有固定的生活习惯,每天都会有固定的写作时间。这和想象中的作家要等灵感来了才会写的情况好像有些不太一样。等灵感才能写的是诗人,作家需要养成习惯。

 

村上春树坚持每天跑步一个小时,再冷的天也不例外。据说他在跑步的时候,能够让思想非常空灵,从而产生更多灵感。

 

另一个法国作家大仲马,每天固定生活习惯是:早起,下楼买早点,回来后用包裹早餐的油纸写作。所以,在看到大仲马手稿的时候,可能是一张张脏兮兮的油纸。而且大仲马的写作习惯是写完一部书后,不停顿,直接写下一部。所以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张脏兮兮的油纸写完了《基督山伯爵》的最后一段,然后新起一行,继续写《三个火枪手》……真乃神人也!

 

由于从以往数据看,一般周末的访问量会下降很多,所以周末可能会写点不怎么费脑筋的东西,也比较散,昨天这篇就是这么来的。

 

—— 我是万恶的分割线 ——

 

今天分享一下我前些时在知乎上答过的一个问题:你理想中的公司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不是很好答。而产生要问这个问题的冲动,肯定是看到了当今公司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才想寻求答案。

 

理想中的公司,肯定不是只会赚钱的公司,否则问题就该改成:“最会赚钱的公司是什么样子?”

 

讲到这里,正好顺道回答一个问题。

 

前两天有读者问我,你们搞技术的在提到搜索的时候,都是说google一下,而不是说百度一下,你们是怎么看google的?

 

说实话,我那天写到google一下的时候,先敲出来的字是“百度一下”,后来怕被人鄙视,不适合我在这里装X的身份,所以后来校稿时又给改成了“google一下”。

 

为什么要这么改呢,因为google是一家可以称得上伟大的公司,而百度只是一家会赚钱的公司,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姑且不说google对互联网甚至是人类社会的贡献,且说说google的“不作恶(Don’t Be Evil)”文化。

 

这是在2000年的时候,google在逐渐扩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司,创业初期的精神和文化正在被稀释,因此想讨论出一个核心价值观,作为所有员工行事的一个准则。

 

这么发散的会议一般就是用来扯淡的,所以很多人都抛出些很空洞的观点,比如“开会不许迟到”这种屁话。后来Paul Buchheit把这些话总结为“不作恶”,原话是:“All of these things can be covered by just saying,Don’t Be Evil.”。

 

按照Paul Buchheit的解释,在做产品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而有些就是evil的。所以不作恶就是用在这个地方,让涉及到产品开发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对产品提出质疑。

 

按照google今天的规模,想要保持绝对的“Don’t Be Evil”已经很困难了,所以各种质疑google到底作不作恶的声音也此起彼伏。

 

但google的不作恶本来就只是一个行为指导准则,至少他还有这么一个底线可以坚持。不管google是不是真的不作恶,至少他对外这么宣称了,也就不会把事情做的太过分。有时候伪君子对社会的危害,比真小人小多了,至少表面上的和平还是要维持的。

 

没有底线的公司是最可怕的。比如在中国典型的没有底线的公司就是360,这个底线可能一般的普通用户感觉不到,但这不意味着这件事情无关紧要。360是被所有行业内公司一路骂过来的,越骂还越得意。当然360也争气,越骂还活的越好。

 

360也许是一家很赚钱的公司,但不会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

 

(好吧,我还是被迫点评了一下360)

 

再回到原本的问题上来,理想中的公司,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每个人的回答可能都不一样。

 

就我个人的回答而言,我理想中的公司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我是这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1. 零销售、零客服(或几乎没有客服)

2. 因为第一点,所以需要是产品和技术导向,产品自运营,口碑传播

3. 最好一开始就有现金流

4. 保持足够小,十几个人的规模最好;多的话,不要超过50人

5. 只招最好的人,新招进的人需要经过“闻味”

6. 管理扁平化,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说话做事都很open,对事不对人

7. 能够抽出一部分精力做长期技术创新或研究

8. 公司的业务是做创新性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

9. 可以允许在咖啡馆开会,带狗上班;允许有n天可以在家上班

10. 每年两次outing,出国玩

11. 能发给每个员工超出期望的薪水

 

其实抛开公司福利之类的不谈,再进一步浓缩我的观点的话,可以总结出三点:

1. 借助互联网病毒式增长,勿须投广告、发展BD或销售

 

这点勿须多说,互联网上的传奇公司几乎都是这么诞生的。靠技术和产品导向也能在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把腐败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 保持公司人数足够少

 

公司治理中最头疼的很多问题,都是公司规模大了以后带来的。保持人数足够少,能够有效的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执行力,当然也不会有大公司病。大公司病几乎是癌症,还没见过哪个大公司治好了的。

 

保持人数少的另一面,就是要求人均产值很高。

 

我的前任老板昨天刚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创业7年到现在,公司30个人做到了年收入2000w,曾经的记录是11个人做到1800w,我想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当然像instagram以18个人做出来的东西,最后卖给facebook卖了10亿美金,这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3. 保持技术创新与长期技术投资

 

这点很难做到。亚马逊的CEO贝索斯2011年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曾说:“如果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围绕三年规划展开,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太多了;但如果你愿意投资一个七年的规划,你的竞争对手就少了很多 —- 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这样干”。

 

最近很火爆的google glass,出自google x lab,这个实验室里研究的几乎全是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东西,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当然你也可以说google很败家,在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上面烧钱。这也是google为什么伟大的另一个方面。世界上赚钱的公司很多,但伟大的公司太少。

 

 

37signals的创始人写了一本叫做《Rework》的书,介绍了他做公司的一些心得。这是一家极其神奇的公司,也可以说得上是理想公司的典范。他们招募全球的员工,异地办公。每天工作都不辛苦,公司很小,但年收入很高。如果还不知道这家公司的,请继续“google一下”吧。

 

不过,37signals的成功可能是无法复制的,《Rework》这本书最坑爹的地方就在于光讲了要如何做,却没讲为什么要这么做。也许作者自己都搞不清楚他们是怎么成功的吧。

 

再次强调一遍:成功学是伪科学。

 

======

本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账号:道哥的黑板报。微信ID:taosay

 

历史文章存放在:http://taosay.net

 

关注互联网、黑客、创业、技术、历史、文化。欢迎提问,欢迎爆料。

 

原文:http://taosay.net/?p=86

Tags:

人文创业,

如果您喜欢我的博客,欢迎点击图片定订阅到邮箱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也可以点击链接【订阅到鲜果】

如果我的想法或工具帮助到了你,也可微信扫下方二维码打赏本人一杯咖啡
人文创业:刺总点评 理想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