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就是这样糊弄观众的?

  • A+
所属分类:风土人情

图片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昭晰

题图|《独行月球》剧照


我和朋友沉默着走出影厅。气氛之压抑,很难让人相信刚刚看的是一部喜剧片


不同于看完其他电影,可以讨论镜头语言,可以探讨影片主旨、人物塑造,可以挖掘导演的巧思与深意,《独行月球》给人留下的,是一片空白。写这篇稿子时,我收到了朋友的信息:“昨天看了这电影,今天竟然完全记不起来啥情节。”


这部已过18亿的暑期档电影《独行月球》,讲述的是被月盾计划组织不小心落在月球上的独孤月(沈腾饰),如何应对全人类灭亡、自己独存(的假象)的孤独。他在月球上的思春,萎靡,振作,到奋力自救,全都被同步直播到地球上,成为了行星撞击地球后,仅存的人类们的精神支柱。


听着是不是还行?


但如果你真的进到电影院去看,大约是会失望的。它没有激发观众任何的好奇心与表达欲,以一种喜剧片、科幻片、剧情片“三不像”的形态,用抖不响的包袱、不严谨的科学逻辑、尬出天际的强行升华,侮辱了渴望好电影已久的市场与观众。


看完这部电影,裹挟着我空洞心脏的,只有对国产电影的悲哀。


大家对《独行月球》的评论是两极化的。


不少人和我产生了同样的感受。有人连用三个成语表达自己的煎熬与不满:


图片

图片

  

也有人非常买账,直言“市场最能说明问题,自诩审美高的人别来沾边”: 


图片


他们瞧不起“知识分子”们高高在上的言论,高呼“老百姓喜欢的文艺才是好文艺”:

 

图片


《独行地球》的拥趸者们,几乎把“批评家”“知识分子”架到了一个“不笑/不爱不是中国人”的位置上。


天地良心,所谓“批评家”“知识分子”,也是老百姓啊。


糊弄观众


比起所谓的“高高在上”,文艺工作者真正要解决的、最紧迫的问题是“不尊重观众”,通俗一点讲,“把观众当傻子”。


《独行月球》杂糅了喜剧片、科幻片、剧情片元素,企图以此掩盖影片不好笑、不科学、剧情功力不足的缺陷,像一出竭尽全力却漏洞百出的杂耍,让人笑不出来,还心生悲哀。制片团队似乎没有想明白,一个每块木板都不够长的水桶,不能兜水已经算是小事,不体面才是大事。解不了渴不说,想当个被称赞、被解读的当代艺术品,也不够格。


《独行月球》最对不起观众的地方是不好笑。作为开心麻花筹备两年的重点项目,“幽默“理应是这部影片的基本盘。


空间站里的灵堂,大约出现在电影的前20分钟,是本片冲突最强、原创意味最浓、笑点最浑然天成的地方。沈腾以为全人类都已随地球殉葬,于是在空间站里布置了灵牌,挂满了挽联与白布,独自一人大声诵起了挽词。中国传统民俗与空间站的碰撞,呈现出了巨大的悲惋、孤独,同时呈现出荒谬的喜感。


这也是本片唯一的笑点了。影片设计的笑点中,1/3是扮丑、色情等低俗笑点;1/3是让观众一脸问号的“辣目”“夏洛特烦恼”等尴尬的“圈地自萌式”笑话,是麻花团队的自嗨;只剩下1/3,是尚可以引起影厅里零星笑声的梗。


从科幻片的角度讨论《独行月球》,就显得更为离谱了。槽点太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谈起。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陨石落下来,不应该产生火花和声音,画面是宏伟壮丽了,不讲常识啊。直播独孤月那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到底是哪来的?基地内的还能理解,怎么骑着袋鼠飞跃峡谷还能拍到呢?当然,当我看到人类用手电筒照向天空,组成“你不是一个人”的光带,让月球上的独孤月看到自己不是仅存的人类时,前面出现的一切有多尬都不重要了——我觉得光带写的不是“你不是一个人”,而是导演大声对观众喊出的“我不在乎”。


影片高潮出现在独孤月只身扛着月球之锤,冲向陨石,牺牲自我,保卫地球。不说了,听网友说吧: 


图片


剧情上,就更不用说了。首先是贯穿全片的暗恋线之硬:始于颜值,八年来几乎没有交集,从始至终都是独孤月的自我感动;马蓝星(马丽饰)作为一位优秀的高知女性,月盾计划的全球指挥官,最初对独孤月毫无印象,在地球上看了几年直播,就被对方的深情打动了。


要说人物弧光,不存在的。独孤月当初怎么决定“死就死,要死一起死”,救下袋鼠,最后就怎么决定救下地球。


“三不像”背后,是编剧和导演的侥幸心理:仿佛有了沈腾这张喜剧王牌,就没必要再努力了,一切交给腾哥,笑料票房双保障。网友直言:“沈腾和马丽意念感挺强的,这也能演。”


悲哀的是,事实确实如此。喜剧演员出身的沈腾,在本片中的几个特写镜头,贡献了层次丰富、情绪细腻、颇具质感的表演,一己之力为这部闹着玩一样的电影增添了些微的认真成分。而他和袋鼠二“人”,也撑起了全片笑点。


不少人用“含腾量”来判断或预测一部影片的票房,这条铁律自《夏洛特烦恼》起,至今仍未失灵。


《独行月球》上映10天,票房已破18亿,导演张吃鱼或许满心欢喜。然而,如果导演一再消耗演员,而不着力于剧情设计与人物刻画,形成可怕的惯性,整个行业的隐患将会变得巨大。


矮子里头拔将军


中国还有好电影吗? 


前段时间,某编辑部选题会上,探讨入围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隐入烟尘》时,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段对话:


“这片票房怎么样?”

“不太行。”

“那你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岂不是也要隐入烟尘了?”


目前,《隐入烟尘》豆瓣8.4分,票房1706.8万;《独行月球》豆瓣6.8分,票房18亿。


中国还有好电影,但观众不太买账。但观众没有错,人民群众是不会错的。谁错了呢?


图片


在豆瓣《独行月球》短评区,筛选“好评”(目前占比57%),会看到近乎疯狂的众口交赞。浏览了上百条后,我陷入了眩晕,几乎要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图片

图片

图片


直到我看到这样的评论,才幡然醒悟。


图片


市场上充斥着粗制滥造、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长期折磨着大众的审美,以至于稍有惊喜,观众们都如获至宝。如果这是一段亲密关系,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不健康的,这是PUA。


朋友问我:“为什么日韩电影风生水起,而我们的电影一直在退步,标准一降再降,但观众却无动于衷?容忍度怎么那么高啊?”


我答:“观众不是没见过好东西,观众是没得选啊。”


图片


“是我们活该。”一位电影制片人曾经同我讲。


“‘我们’指的是你们电影从业者,还是观众啊?”我追了一句。


他望向漆黑的夜空,没有说话。

图片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虎嗅APP

,赞 196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