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信泄密门”已经发酵了四天。新财富榜上有名的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张明芳6月6日在由其组建的微信群内称,丽珠集团将于“下周二”(6月10日)公布管理层限制性股票加期权方案,这则上市公司的未公开消息随后(6月9日)被丽珠集团公告证实,而该消息被泄露以及带来的股价异动,也已经构成了一次典型的内幕交易全过程。
然而这则事件还勾出了一连串国内卖方研究机构与买房机构在微信平台上的“交易”内幕——根据21世纪网的报道,“分析师在微信自建群,通过与基金、险资投资人、分析师直接沟通,积累了不少人气”。张明芳或许是表达最直白的一个,但绝不是唯一一个泄露交易内幕的分析师。
微信群=泄密群?基金经理的敏感地带
在张明芳事件中,张明芳本人、其发布消息的微信群以及群内372人都属于丽珠集团股权激励信息的内幕人。所谓“内幕人”,是指“内幕信息公开前直接或者间接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而证监会认定的“内幕交易行为”,则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相关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的行为。”
而这一件事件让微信群变成了基金经理们的敏感地带。根据21世纪网的报道,6月6日张明芳在微信群发布丽珠集团内幕时,已经有多位基金经理为此退群避嫌。对此张明芳还在微信群内表达过其的不满:“纷纷退群者,您以后不愿再接收我们的正式研究报告和调研、电话会议邀请了吗?”
据称,随后两天有不少卖方机构组建的微信群也出现了基金经理批量退群的现象。对于基金经理们来说,由于监管越发严格,就算听到内幕消息,操作上也要坚决回避。
“某公司医药行业基金经理一看到消息就退出群,是因其持仓中就有丽珠集团。更巧的是,前段时间还再加了点。”一位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抱怨,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而另一方面,券商研究所也通过入驻“公司监察人员”、“敏感信息不再通过微信群推送,只通过邮件等渠道推送”等方法试图平息张明芳事件持续发酵带来的影响。
首席分析师的微信群生态——客服工具
根据21世纪网的报道,券商研究所与买方机构的微信群主要分为B-B和C-C两种。
前者是由券商销售人员针对每家买方机构建立的微信群,用于发布研报、调研记录等,后者是由首席分析师为公募、私募、险资等买方机构建立的核心群,会有较多内幕信息。但表述会比较隐晦、含糊,不会说得如此直接。“首席分析师组建的群信息含金量更高。例如,国泰君安邱冠华建立的靠谱群,每天更新的微信只有一两条。只有判断三个月股价涨幅超20%的股票,才会在群里推。”一位买方机构表示。
在业内有一定号召力的首席分析师单独组建微信群并非新鲜事,通过微信推送“更有料”的信息成为首席分析师们进行“客服”的重要环节。
而《每日经济新闻》则透露,
“在《新财富》评选以及基金等买方分仓收入重压之下,对卖方分析师的考核,除了看报告专业性、基本面研究深度外,另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便是‘客户服务’。首席分析师的服务考核相较普通分析师明显更高,能同时hold住上市公司及基金关系的分析师才混得开。”
以张明芳为例,其会在年报、季报或其他敏感时点,邀请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召开电话会,让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的分析师,基金经理们接入,与公司高管交流,并在会后把交流内容放到微信群里与成员们分享,其实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客服行为”。
“相比研报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效率不高。通过邮件、短信、微信等非正式方式及时向客户发送尚待公布、亦或非正式研报内容、乃至上市公司非公开信息等几乎成为业内潜规则。如果信息不能先人一步,哪来的新财富买方投票和分仓收入?”某匿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表示。
而张明芳发给一位分析师发送的短信似乎也说明这一问题:
“新财富投票已经结束,据我所知,贵公司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均对我团队投出宝贵的一票,而你作为研究员却没有对我团队进行提名,我们遗憾的通知你,明年你将不能加入我200人的微信群。”
张明芳事件算是揭开了冰山一角。在监管高压下,基金经理纷纷撤出微信、券商也纷纷对微信群加强监。但实际上,由于微信群联系便利、如果在不太直白的情况下,信息依旧可以隐蔽的交流,不仅给监管增加不少难度,也让设立监察员等成为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微信群成了基金经理们的敏感地带,也是微信留下的一片真空地带。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