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年后,我们怎样去看新闻联播?

  • A+
所属分类:业界关注
十年之后,我们怎样看新闻?

20年前我们看报看杂志获取新闻,10年前我们开始通过网站获取新闻,这5年来我们通过微博和手机APP获取新闻。那10年后呢?我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渠道获取新闻?



一、新闻载体的革命



随着微博、微信以及各类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兴起,传统纸媒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从杂志到报纸,几乎都在哀嚎。这种哀嚎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当初互联网出现,特别是门户网站兴起后,一些敏锐的媒体人就感觉到了危机。门户网站的发展,互联网新闻覆盖群体的扩大,势必导致看报读杂志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一场阅读载体的革命,于是出现了家家办网站、户户搞电子报的盛况,希望挽留住读者。



门户网站就像新闻"超市",什么货都有,质量有保证,一站式解决。而媒体自己的网站或电子报,则像是分散在各个角落的"专卖店",虽然质量有保证,但逛起来费时、费事。读者不傻,比起零散的"专卖店",当然会选择逛"超市"。



当纸媒"触网"的进程还没结束,另一场"触机"的运动——手机报紧接着兴起。自从《中国妇女报》第一家吃了"螃蟹"后,从中央到省,到市县,短短两三年时间,手机报和办报一样开始逐级兴办。这在媒体人看来,又是一场新闻阅读载体的革命。



可惜好景不长,手机报没风光几年,就被赶出舞台中心,现在只能在舞台边缘苟延残喘。这一波热潮中,起得早的吃到了肉,跟得快得喝到了汤,反应慢的刚搞起来,发现大家都不玩了,汤也没喝到。



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出现,虽然新闻阅读的载体没有变化,但新闻获取方式又出现了新的革命。



二、传播模式的革命



从纸媒到门户网站,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一对多的广播传播模式到多向多源互动传播模式,表面上看是新闻阅读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实质是新闻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发生彻底的革命。



没有报刊零售亭之前,纸媒主要通过邮局发行报纸,一般用户一订就是一年。载体和渠道基本掌控在纸媒自己手里,用户看着纸媒名字选货,交了钱后无论是好是坏基本没得退了。纸媒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创造内容,布局广告业务,保有一份长达一年的报纸或杂志。



报刊亭出现后,零售业务成为市场化媒体、都市媒体的发行主渠道,这次读者可以先验货再交钱了,纸媒发行的连续性被打断,内容和广告业务没法按自己的节奏随心所欲搞了。纸媒基本失去了渠道控制的优势,勉强保全了每期单份报纸。下一期如何,要看下一期的内容和市场情况了。



当门户网站兴起后,网站编辑将各家纸媒的内容拆散,重新组装成为门户的各级新闻页面。这对纸媒来说,连单份报纸的完整性也没保住,被打破了,以往承载广告的版面没有了,安身立命的载体被颠覆了。这对纸媒是巨大的危机。幸运的是,方便携带和随时随地阅读的便捷性让纸媒危而不死,在门户时代不仅没有被取代,还小有发展。



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颠覆了纸媒仅剩的这点便捷性优势,让纸媒面临真正的生死危机。



而社交媒体的出现,则彻底从内容生产的源头对纸媒产生了革命性的颠覆。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渠道,人人都是受众。内容生产者→传播渠道→受众,三者高度融合,新闻进入了一个不需要中介就能自我生产、传播、反馈的时代,这不仅是纸媒的危机,也是整个新闻行业的危机。



三、十年之后,我们怎么阅读新闻?



移动阅读+社交阅读,已成为当前新闻阅读和传播模式的主流。这种模式能保持多长时间呢?根据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不会太长,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终究要被打破。



10年后新闻阅读的方式和渠道会是怎样?不妨来猜想一下。



1、人网合一



先说传播载体和渠道。互联网这是20年来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就是越来越便携,越来越随身。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10年之后,人和网将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每个人除了身份证外,也许将被分配到一个唯一的IP地址。



未来的上网设备,也不一定是你的手机,也许是你的腰带、衣服、帽子、鞋等,随身附带的每一件物体,都可以被嵌入上网模块。



总结:人网合一将会是人类对传播载体和渠道的彻底解放。



2、智能机器



新闻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职业和一门手艺,其实是对信息整理、展现的专业性要求密切相关。如何整理和展现信息是一门技艺,这就像唱歌是一种技艺一样,虽然不是哑巴就能唱,但好坏就差异大了。



无论人类整体的素质和知识如何发展,信息整理和唱歌一样,会一直是一门技艺。但随着机器智能技术的发展,有一部分整理工作(类似筛选、聚合等编辑工作)将会由机器智能,也就是程序来完成。



总结:有记者没编辑。记者采集、挖掘、整理、分析信息,关联内容筛选、聚合、展现由程序完成。



3、传播结构



社交媒体的出现,内容生产者→传播渠道→受众,三者已高度融合,将来这种融合趋势会更加明显。专业的内容生产机构,即现在的报社等传统媒体,会彻底丢失传播渠道和载体,将成为内容生产者的联合体。



那靠什么生存?企业捐助、原生广告,将会是两大收入来源,特别是前者。大企业赞助或包养一个和几个媒体,将会是常态。



现在的传播结构中,机构品牌是要远远高于从业个体品牌(个人)的,未来10年两者将逐渐并重,强势个体品牌甚至会超越机构品牌。



总结:自媒体在传播结构中将占据重要地位,传播中心将离散化、行业化、兴趣化、多样化。



4、视频化、图像化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以及随身摄像、照相技术的进步,随时随地拍摄、上传将会是常态,这种情况下,记者对信息的采访工作将大大减少,而信息的发掘、整理工作将大大增加。



那么,记者展现、叙述新闻事实的手段,将主要通过视频、图片来展示,而文字只是作为必要的补充。这种趋势下,新闻的语言鸿沟将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只要懂一些简单的英语或者汉语,跨语言间的新闻传播将变得更加直接。内容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无障碍直接传播。世界将变得更小,真正成为地球村。



总结:每一条新闻都将实现有图有真相。



憧憬一下:当一个新闻事件爆发,身在现场的人将通过随身设备迅速将现场情况通过视频、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说明上传到网络,专业记者迅速挖掘这些相关信息,以图和视频为主要内容,快速整理成新闻发布。不再现场的人,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情况,收到相关新闻内容的推送和提醒,查看新闻,或直接查看现场直播,或选择稍后查阅。



上述过程,也许可以在几十秒或者几分钟内完成。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